在不久前的中超联赛第17轮比赛中,天津津门虎主场与成都蓉城的比赛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场比赛的赛场内外,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的现象。
新华社记者薛晨、陈地、赵建通在现场报道了这一情况。在比赛中,部分天津球迷对成都蓉城队球员进行了侮辱谩骂,甚至有球迷领喊人员使用扩音器对球员家人进行侮辱。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足球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网络的激烈讨论。
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但赛场不文明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看台上,少数人以“激情”为名,行“暴力”“侮辱”之实。他们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足球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更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在18日的比赛中,谩骂声贯穿全场,主队球迷领喊人员对球员及其家属的侮辱行为更是达到了高潮。韦世豪因情绪激动被罚离场,这一幕令人痛心。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在20日发表公告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赛场内外一切挑衅、辱骂等行为,捍卫公平竞赛、互相尊重的体育价值。他们强调,足球比赛应是展示体育精神、团队协作与公平竞争的舞台,而球迷的热情支持更是赛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天津市足球运动协会和天津市公安局滨海分局也对此予以强烈谴责。他们表示,观赛中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伤害了球员,更破坏了职业联赛的秩序。
无独有偶,就在上月中旬,中超联赛中又发生了球迷公然在体育场周边公共设施上张贴侮辱性贴纸、赛后在体育场附近喷涂带有侮辱、对抗性质的话语等事件。这些行为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被不断炒作,导致双方球迷冲突从线下蔓延至线上,更多的球迷加入网络骂战,甚至演变成了地域攻击和诋毁。
这种扭曲的观赛风气不仅败坏了球迷群体的整体形象,更触碰了法律红线。经调查,涉事人员因在比赛现场带头辱骂球员并造成恶劣影响被行政拘留七日,并责令禁止观赛。
多位足球业内人士和从业者认为,必须通过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执法机制、加大惩戒力度来杜绝球迷极端行为问题。他们建议制定专门针对极端球迷或体育赛事观众的法律法规,细化违法行为的种类、等级及对应惩戒措施。同时,应整合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场黑名单”系统,配合人脸识别和强制实名制购票,实现“一处违规,全国禁入”。
此外,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净化互联网负面舆论的责任。他们应该用正向引导化解极端情绪,加强内容审核与舆情预警,引导网民理性交流,避免成为球迷相互谩骂和对立的“主战场”。
总的来说,中国足球面临着诸多挑战,赛场不文明现象是其中之一。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净化赛场环境,才能让中国足球走得更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